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想法子 找路子 赚票子(2016,我们脱贫了)

    信息发布者:杨金萍
    2017-05-12 09:01:43   转载

    -----洞耳河村

     “没想到这‘穷帽子’还真摘掉了!”几天前,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洞耳河村村民李永兰,在脱贫登记表上摁下了鲜红的手印。

      两年多前,干部到家里动员脱贫时,李永兰根本没上心:婆婆年过八旬,丈夫二级残疾,两个女娃都还在上学,家里满打满算也就人均8分山田,“咱就是个穷苦命,能有啥办法?”

      其实,村干部们当初心里也没底。洞耳河村共415户村民,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74户。村子位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,地理条件差,发展底子薄。“贫困户大多住在山沟沟里或者半山腰上,没资金没技术,连块好地都没有,发展产业没门路,外出打工没劳力,咋个能脱贫吗?”村支书朱崇学说,村子地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,“有污染的工厂不能建,网箱养鱼、黄姜加工这些赚钱多的产业也被禁了”。

      “人都没饭吃,绿水青山有什么用?”扶贫攻坚会上,有村民发牢骚。

      “那我们就想法子,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!”挂钩联系洞耳河村的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说得坚决。

      让老百姓从绿水青山中挖“金”子,没有产业项目带动不行。2015年6月,几经周折,四处“兜售”好生态的郧阳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,终于引来了子胥湖生态新区项目,开始布局生态产业。

      为产业扶贫犯愁的洞耳河村成功从中“分得一杯羹”——流转800亩地建生态观光农业基地。村民们愿意流转土地的,可按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,愿意边学技术边打工的,在基地一天能赚70多元。

      这一次,李永兰没让机会溜走。她把家里的地流转出去,又和丈夫一起到基地打工,还腾出手来养了2头猪和50多只鸡,“到了春节,俺一家能攒下2万多元!”

      如今的洞耳河村,家家户户都有了三本账:土地流转账、就地打工账、特色种植养殖账。第三本账咋来的?利用山地多的优势,村里建成1200亩核桃林和280亩生态茶园,还通过奖补政策动员贫困户发展以水果采摘、畜禽养殖、农家休闲为主的“庭院经济”。村里最后一户脱贫的梁启勇,就是靠养黑猪和喂土鸡脱贫的。

      去年12月,村里174户贫困户人均收入达9100元以上,全部达到脱贫标准。

      “脱贫不脱钩,扶贫政策还继续享受,接下来要往致富路上走了!”听了朱崇学的话,李永兰信心十足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